Saturday, November 19, 2005

mid review of space of exchange



這次的project是個大作業,連mid review都超級正式,eaGer和Ian都請人來看,eaGer帶來王「吉吉」,Ian則是帶來他的同學朱老師,加上原本的老師,老師人數都快比學生多了,真是超級大陣仗,評圖似乎又熱鬧了起來,之前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有一堂課只有我們七個加上竹科的學姊,突然冷清一下不太習慣,這次光老師就讓我們小小的空間擠滿人。

對於王「吉吉」久仰大名,但是只是聽說,對這個人並不瞭解,從第一個葛林講完後他率先開講,滔滔不絕的講還真是厲害,沒想到一個March1剛畢業的人儼然是個老師樣,聽完present馬上就能給這個作品下評論、給建議,大開眼界。

這麼多人七嘴八舌的討論,感覺收穫良多,之前上課都沒有這麼清楚的講評,對自己的作品更加瞭解,覺得老師們還看到我自己看不到的東西,原本已經被定義成發展完畢的蹺蹺板又有了新的方向,王「吉吉」說可以變成一片蹺蹺板海,接很多個以後在某個地方踩下去就造成整片的動盪,也許在遙遠的那一端就這麼翹起,讓我覺得我的蹺蹺板好像又活了過來,變的有趣。

study model,沒想到他們可以討論這樣久,我這次真的很顛倒,在第一次討論時eaGer和Ian一直對我強調不一樣的蹺蹺板,第二次我就發展出我的蹺蹺板,第三次就做出來,整個作業直接走向比較結果的東西,該做的material study沒做到(一方面也是因為之前的材料購買一直遇到問題),一些study model也是在蹺蹺板之後才完成,還蠻奇妙的過程,但是在這些study model中我還是有看到些不一樣的東西,也比較習慣會去隨便拿點東西來測試,朱老師把蹺蹺板比喻成我study model中的構件,王「吉吉」提到的蹺蹺板海就是我整個study model,soga,原來如此,study model的功用還不少。

經過mid review好像把這三週來做的事有個整理,釐清一些東西,之前很多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不知道這次作業的目標在哪裡,做這些東西是為了什麼,被卡死的時候常常不知道到底該朝著什麼方向去思考,醒過來了,只是接下去後半段不知道又會是個什麼情況,對禮拜一要交的東西還是有點模糊,原本說要再討論,結果變成做完再討論,那,就做吧。

2 comments:

菜頭 said...

還有很多張,只是我找不太到所有老師的 XD

等我整理以後幫你換好一點的 ^^"

雀栭簡 said...

.

菜頭超準時update!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