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pril 16, 2006

spiral jetty的分析

經過一次的概念發展,Nancy認為我們對於Robert Smithson作品的瞭解與掌握度仍然不足,於是要我們再一次的去study我們所挑選的作品,並且畫出分析圖。

因為Robert Smithson的作品大多與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我們被要求拉出至少一個時間軸,線性的去分析,我把spiral jetty分成兩個階段來看,第一是人工的堆砌,第二則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自然使它產生的變化,然後拉出支線,畫出在各個時期我所看到他的概念。

一開始的人工堆砌,與完成後的衛星圖,相較之下可以看到在不同觀看角度下scale的差異,當人一點一點的搬運石塊擺放時,對比之下顯出人的渺小,與spiral jetty的龐大,但從衛星圖上來看,spiral jetty又只是個小小的螺旋,可對應到micro與macro的概念。

原先我認為單從作品來看,無法瞭解它形成的方向,與影片結合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可說是Site作品與Non-site作品的一個相呼應,兩者共存後才能完整的看到整個作品的內涵,不過Nancy說因為在水岸邊,所以並不像我所假設的看不到方向,一定是由岸邊出發慢慢的延伸,所以Site與Non-site的說法並不適當。

而由外向內繞的spiral最後停在中間,像是一直繞一直繞,越繞越小圈直至我們看不出來有在變動,中間的點就是個vanish point,亦即Robert Smithson所重視的Entropy,對他來說Entropy是一種漸趨動態平衡的狀態,停滯的點可視為這樣定義下的一種平衡。

接著是自然對它所產生的影響,一是水色的變化,二是地殼的變動,根據所找的資料,spiral jetty所在的大鹽湖由於海藻的因素而使水色呈現深橘色,所以Robert Smithson當初創作時選擇當地黑色的玄武岩來作為媒材,但湖水並非時時刻刻都是呈現這樣的色彩,所以經過瞭解後發現主要的色彩來源是紅藻,紅藻需要在非常好的環境下才能存活,所以反應的是水質,不會有規律週期性的變化,但仍是個循環。環境好大量生長 -> 紅潮現象 -> 魚蝦減少 -> 破壞平衡後自然環境惡化 -> 紅藻減少 -> 紅潮現象解除 -> 魚蝦漸漸增加 -> 回到環境佳的狀態,如此不斷的變化,也因為紅藻的數量而有水色改變。

地殼變動則是大家所熟知的板塊運動,大鹽湖位於北美,當地有頻繁的能量釋放,造成海水上升,因而使spiral jetty一度消失三十年之久,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再度發生就要看環境的演變,這兩個自然造成的影響就是地景藝術不可掌控的因素,也是它吸引人的一個關鍵。

再探討到作品與環境的關係,因為鹽的結晶,使再度浮現於湖面的spiral jetty由黑色變為白色,觀察到在轉變的過程中由於外緣高於內緣,與水平面的相對關係下,使從外到內漸漸白,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環境與作品型式形成的對話。

最後則是白色spiral jetty對應到原始黑色spiral jetty所看到的概念 – complementary與container,在對比的顏色下很明顯的可以發現spiral jetty和水有著互補關係,而且水也扮演著container的角色,將spiral jetty捧出,與其他很多作品的概念相似。

看似理所當然的一段分析也是要一修再修,由最開始簡單的一小條圖到後來不知道該怎麼收,補齊遺漏的過程還有修正想法,一再的重畫才得到最後的結果,分析也是不容小看的一項工作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