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une 23, 2006

diagram的誕生

1155665 4433221。這是大家兒時熟悉的旋律,在日本叫做「閃亮的星星」,也就是我們口中的「小星星」,但其實這首歌原名叫做「Ah! vous dirai-je , Maman(阿!媽媽 我要告訴你)」,是首法國歌曲,莫札特於1778年初夏停留法國時將他改為我所選的小星星變奏曲,全曲包含一段主題旋律與十二段變奏,變奏的部分有添加合弦、拆解合弦、變調以及改變拍數,是一般變奏曲可見到的手法。

一開始研究它為什麼適合當作兒歌,有簡短的旋律,不斷的重複,有點輕快,就像在對小朋友講話一般,我想這是原因所在。還發現鋼琴很奇妙的地方,連續與不連續,琴鍵是離散的,音符是離散的,但旋律卻是連續的,反而在同音的部分會有些許間斷出現,感覺之間有種矛盾存在。

來到正題,一開始選取變奏曲就是認為各段之間應該有這麼一點關連在,於是開始做比較,先從大略的音調變化,發現每一段都遵循著一個固定的起伏,由一主旋律A帶領,搭配一副旋律,進行A *A B A' 的公式,且除最後一段有35小節外,其餘各段都是24小節,有著很明確的對應,於是取出重複最多的A旋律來做更細的比較,也就是每段的前八小節,剛好是歌曲的一段。

將主旋律的每個音符畫成一格,兩個音符一小節併為一大格,以下十二段比照辦理,用格子來對應音符,因每小節長度一致故大小相同,音符隨著其節拍佔有不同大小的格子,再因為合弦的出現,讓音符在那一拍所有的比例減小,而造成橫向的切割,這樣的分割形成不同大大小小的格子,為了能有更清楚的對照,我開始嘗試標出它們與主題旋律的相關點,於是將同音的格子塗黑,我想這樣就能夠看到隱藏在各段中跳動的主要音符。

上課時Nancy嘗試幫我找到更多的規律,讓我能有下一步可走,而不是產生diagram就OK,還要知道從中能看到什麼,原本覺得只有分析右手是不夠的,還要加上左手,因為有時主題旋律是隱藏在左手中,但後來把分隔消去後很清楚的文法產生,每一段都有著自己的規則,因此diagram不用新增,而是加強整理工作。

這一堂課我們又讓Nancy大大的shock到,她發現我們生活如此的枯燥,沒有一些其他興趣的培養,但學琴12年的她不敢說自己會彈琴,只說是興趣,那學著簡單歌曲的我們又怎麼敢說上過課,小時候一星期一次的各項才藝班也只能說是遊戲。在田徑校隊的她面前,我的運動叫做玩耍,帶的社團營隊好像在騙小朋友一般,到處旅遊只是愛亂跑,Nancy說美國真的很大,各式強者都有,我們還差很多很多,要有機會再去美國要叫表弟們帶我到處看看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