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,在觀察的時候天空真是一片晴朗,又想到其實雲是要長時間才會有改變,除非風大吹著走,轉變目標。觀霧的樹也讓我產生感動過,12月寒冷天騎上海拔兩千多公尺的觀霧,一路上霧霧的還飄下小雨,整個人快凍僵,在穿過雲層高度的瞬間陽光灑下,讚!從樹林中直直射出的光束和穿過雲層的有異曲同工之景,所以我開始看樹。

看著樹葉在太陽下因為不同角度而發出不同亮度的光,因為新竹風大,樹葉不斷被吹動,造成一閃一閃的景象,其實光看這就很吸引人,想著每一片葉子被風吹動而移動或轉不同角度形成這種現象,那那片葉子在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能都會發出亮眼的光芒,我把它當作一種波動,隨著起伏移動而出現的現象,跟光原有的波動做一種聯想,光是電磁波,是種橫波,走波浪型,透過不同的介質或孔洞會出現更複雜的波動,在樹葉這邊我看到另一種被轉化過的波,於是想用高低起伏的模型來詮釋我所看到的,希望做幾片不同起伏的石膏片疊起來,代表葉子的變化和交雜。
第一次灌模很不熟悉,選定我的模具用鋁片來製作,鋁片比我想像中的難折,而且不好封口,做出的成品也比想像中厚很多,雖然大家讚嘆它表面的美,可是在做的時候有猜想會被批不夠精準,那些波動是靠感覺來完成。接著我嘗試製作薄一點的片狀石膏,但這不是屬於石膏該有的狀態,所以很難成型,不斷碎裂,我想用薄片的不同方向堆疊來表現更複雜的穿插,結果光堆起來黏合就是個大困難,小陽教我石膏混白膠當接合劑,結果一點用都沒有,後來還是用白膠來黏,弄得模型髒兮兮,還非常不穩固,暫時也只能這樣交件。

Nancy老師說太多用感覺來完成的東西,而且從模型沒辦法看到那一閃一閃的樂趣,我們的diagram也被評論為很差,當場學習畫圖,大概有抓到個方向,圖中有幾種要傳達的東西在,老師說每種符號要有至少一個意義存在,讓我去做修正,換了個方式,好像還OK,但是老師說可以更清楚些,有難度在。
老師帶著我們看一些書裡的diagram,很清楚的知道要怎麼去畫一個好的diagram,雖然說還不一定能做到,覺得Nancy老師的評論都很精確明白,是個很厲害的老師,之前有聽說不少她的傳聞,好像很兇的感覺,不過老師對我們還不錯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剛開始,沒有責罵而是清楚講解,上課可以有不少收穫,老師還跟我們聊天,之前好像太過擔心害怕。
1 comment:
哇哈 少睡了一天有補償 :p
Post a Comment